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5-05-21 21:06:36
【精品】说课稿汇总9篇

【精品】说课稿汇总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数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色彩带和90厘米长的绿色彩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教材51页的做一做。我在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时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本节收获。”

说课稿 篇2

一、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未知世界,对新事物有特别强烈的好奇心,我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其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充分体现了我校“创新——为了每个学生一生的成功”的办学理念。

二、分析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思想政治高一下册第六课第一节第三框题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学生经过第一框题与第二框题的学习已对银行的产生与银行的分类与职能有了初步掌握本框题进一步阐述银行的业务作用,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学习存款储蓄及债券与商业保险做好了铺垫,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通过让学生自己到银行或上网等到形式调查银行的具体业务,从而分析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自主学习,学会搜集资料 整理资料 整合资料 撰写报告、论证观点,并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书本知识,扩展了书本知识。

知识与技能培养目标:识记我国主要信用工具即:支票、汇票及信用卡的主要用途;理解银行在国家领导和组织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

(1)社会实践能力(到一些商业银行实地调查)

(2)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实地调查、网上搜索的信息进行整合)

(3)综合概括、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实地调查和掌握的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分析银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所学信用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正确认识银行利率的调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使学生在对银行的调查实践中感受到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何应对急剧发展变化的环境是摆在中学生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现在学习经济学的知识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投身到我国这经济建设中去,培养学生的金融意识,正确认识存、贷款利率的调整,理解,支持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经济生活能力。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银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金活动的中枢,涉及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特别是银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学习这些知识有助 ……此处隐藏8450个字……的借,先想想,再交流。

4、课外拓展,加强实践。

在班里开一个“快乐银行”,选出一些比较乐观或能发现别人身上优点的同学,当快乐银行的行长(这个行长要通过竞选产生,课下准备,下节课进行,学生投票,选出以后,每天都有值R行长。),平时谁不快乐了,可以找行长倾诉,或者和行长通信交流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同时,经济的发展体现出了强烈的共同合作趋势和全球化趋势。而这节课主要叙述了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指出这是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必然产物,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这为后面《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重要的概念: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及这些组织成立的背景、经过和影响。通过历史资料和现实生活情况,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让学生了解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依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一体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个明显的趋向。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目前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难点: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随着大多数国家参与了不同层次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必将增强世界经济的活力,导致在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解决办法:①通过分析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来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②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任何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只能是接受它、适应它,在此前提下充分考虑到本国的具体国情,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采用谈话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教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课文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使学生逐渐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说学情: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而采用以上的谈话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因为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而且在初中课本中没有出现过类似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比较陌生,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世界上有哪些国际性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得出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经济区域集团,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本课书共有三个子目,我主要通过四个步骤来完成这课书的教学。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主要是叙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和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便于重难点的突破与解决,所以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三个问题:什么是经济区域集团?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经济区域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出现这种趋势是由于“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迅速上升,各国之间围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道路。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说课稿 篇9

说教材内容:

《埃及的金字塔》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本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第三自然段详细描写了金字塔的特点和古埃及劳动人民的不朽智慧。这段文字语言精确,说明方法多样。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有悟。

2、懂得作者是怎样写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说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埃及金字塔了解不多,对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时,要注意适度地引导学生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工作的艰辛。所以,我的教学重点是:用读、议等方式,实现师生间的对话,我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说教学理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自读自悟、主动探究的过程,引导他们去咀嚼文本的精华,在师生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回忆词语、听写的形式,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同时用所写的词语概述课文内容,回顾上节课所学。

二、话题导读

1、由话题:金字塔是什么?展开交流,实现师生对话。教师适时板书,激发学生说的意识。

2、体会金字塔的特点。

重点品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探究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探究意义

1、默读课文,要求:勾画出说明“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的句子。

继续培养默读能力,勾画出重点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培养合作、表达能力。

3、集体交流

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聪明。

四、巩固拓展

1、回答相关题目。

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是训练快速答题的能力。

2、书面练习:你想对建造金字塔的古代埃及人们说些什么?

感悟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五、作业

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介绍生活中的一处景物。

《【精品】说课稿汇总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