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一、课题:神奇的小手绢
二、教学理念:
本课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一块普通的手帕,经过教师的巧妙构思,丰富多彩的跑、跳、掷活动便活跃在运动场了,本课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参与体育,人人拥有健康,并为学生实施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1、小小手绢价格便宜,便于携带,原本是用于擦汗搞卫生用的,但通过去教师的创编却变成了魅力无穷的体育活动道具,运用手绢进行跑跳掷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等具有显著作用。
2、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巧妙运用手绢进行体育锻炼不仅确保安全,而且生动有趣。
3、根据学校场地特点,设计对准圆桶掷“飞行物”、对准活动目标掷“飞毛腿”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肌肉弹性差,骨骼和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同时,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喜欢探究新鲜事物,团体意识逐渐增强,鉴于以上学情,我设计了这节“以手绢为主线,贯穿游戏、跑、跳、掷活动为主题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五、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了解和尝试手绢的多种用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大胆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动作。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轻松”学会持轻物掷远的动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表现力及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学习中感受练习的乐趣,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感受到与人交往、团结协作的愉悦情感。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做出两脚前后开立持轻物掷远的方法。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七、教法和学法:
教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尝试采用以小手绢为主线,贯穿游戏、以持轻物掷远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模式,主要通观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讲解与示范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在练习中感悟,在创想中升华”。
学法: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合作学习法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到练习、合作、创新、成功的愉悦心情,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快乐地学习。
八、场地器材准备:
师生每人一根绳,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
九、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玩;2、练;3、编;4、放松小结
1、玩
(1)、变魔术(揭题):
学生成四列横队站立,教师用手绢进行变魔术表演,让学生猜谜底,如:变一生活用品(手套);变一种动物(老鼠);变一种兵器(“飞毛腿”导弹);变一交通工具(直升飞机)等。
这个教学环节揭示了课题:神奇的小手绢,向学生展示了手绢的多用性。并很快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性增高,并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铺垫,如在变魔术时发现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可适时地布置课后作业:课后自编小魔术。
(2)、小动物开火车(合作游戏):
教师创设情境,火车开过小树林,钻过山洞,让学生听信号做相应的动作。
这个合作性游戏是学生模仿小动物奔跑,边跑边听信号改变动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3)、花样手绢操
学生散点站立,在音乐的伴奏下,跟老师一起进行花样手绢操练习。
这个教学环节体现了音乐与体育课程的整合,让学生在音乐旋律中模仿完成花样手绢操,使他们身心愉悦,同时也发展了身体各关节韧带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2、练
(1)、对准目标投
师生共同用手绢绢打结成小球,对准塑料筒掷准。
大家都知道,投掷是小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但多数学生都觉得这个项目枯燥、单调,往往练习时出现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本节课中我采用掷准接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欢快活泼的教学氛围。
(2)、投接配合
①学生成八路纵队站立,分组进行掷手绢和用小塑料桶接住手绢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②有针对性地请几名同学上来演示投接动作,启发同学们各抒己见,进行评价;
③老师讲评并示范鞭打掷远的快速动作;
④学生自主计分练习(接中一次得一分,最后小组合计得分参赛);
⑤一分钟计时投接练习。
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老师运用以上5个教学小环节,通过发现问题、学生点评、老师讲解示范、练习正确动作到1分钟计时跳,充分展示了启发式学习“鞭打快速、出手果断”的掷轻物动作的全过程。
本环节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课堂教学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学生的需求当作课堂教学的落脚点;这一环节,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同时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奋进的教学氛围中,轻松愉悦地完成教学任务。
3、实战演练
(1)创编激烈的战斗场面
①教师启发学生演示多种前进动作,并组织持手绢的学生自制“飞毛腿”对攻方进行射击。
②老师补充示范几种冲锋动作,还可请2-3名同学一起演示几种跑进动作。
进行演练时启发学生抓住时机,密切配合。
③学生站到防守区按要求进行练习
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课的亮点,学生除了学会基本的掷远动作以外,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投掷方法和目标,自由选择各人喜欢的运动方式,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挖掘了运动潜能,张扬个性,培养了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4、放松小结。
结束部分以悠扬的乐曲作为放松音乐,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手绢作道具表演各种优美的放松舞蹈,使学生迅速恢复疲劳,带着满足并期待下节课的美好心情结束本课的教学。
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数及数的组成的基础了进行的,读数和写数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意义 ……此处隐藏10132个字……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
如果说九岁的儿童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令读者更多感到的是惊讶,那么这种可爱的猜测与“宽容大度”才真正令读者发出会心的微笑。但读者的“笑”却与孩子曾经的“笑”有着不同的命运——也是由于这童年的发现而引发的“笑”,孩子竟当众受到了惩罚。那么,如此重大的发现,为什么不但不表扬,反而会受到惩罚呢?故事就在这样的阅读期待中慢慢展开,我们也正是在这样的期待中重新发现了每个人都曾经走过的童年……
读者“发现童年”是通过费奥多罗夫那个关于飞翔的梦。他那重大的发现也正是“起始于梦中飞行”。在梦中飞翔,自由地飞向自己想去的地方,这大概是每一个孩子童年时共同的梦。费奥多罗夫生动地描绘了这个美好的梦境,他在梦中是如何跃起飞离地面,是如何以滑翔的姿态在空中盘旋,他是怎样的自由、轻盈,随心所欲……
接下来为了解释这个奇妙的梦,孩子求助于老师。在认真研读了费奥多罗夫与老师的对话之后,我不禁被这位教师幽默而睿智的回答所吸引。面对天真的孩子追根究底式的一连串的询问,他的回答真正令人忍俊不禁: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如此诙谐风趣的“谎言”与孩子天真的追问相互映衬,不仅营造了一种妙趣横生的效果,而且也正是这种近乎无厘头的回答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因此,当教师最后谈到生命的进化时,他的提示就给孩子的想象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我非常欣赏这样的教师,他不仅深谙儿童的心理,而且是以如此幽默睿智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与只有九岁的儿童讨论那些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又似乎是十分高深的问题。这样的教师在孩子心中激发的求知欲是强烈的,他提示的思考问题的方式给学生营造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因此,费奥多罗夫认为和老师的这次谈话更加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而且“想得是那样痴迷”。终于,在经历了一番绞尽脑汁的思考之后,他有了一次重大的发现:为什么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在他想来,人是经历了由细胞到小鱼、青蛙等的变化,最终才变化成人类的,这段时间正好是九个月。当然,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这种想法是荒谬的,人虽然是由最初的细胞生长变化而成,但绝非在母体中经历了小鱼、青蛙等的变化过程。因此,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实际上是一个孩子天真的逻辑,但蕴含在其中的丰富的想象力却是令人无比惊讶和叹服的。而这种想象力,在绝大多数人那里,是只属于童年的。
因此,费奥多罗夫几乎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惩罚。作者接着讲了在六年级的一次生物课上,听老师讲到人的发育和进化时,他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的发现,不由得笑出了声。年轻的女教师误解了费奥多罗夫,她变得暴怒起来,把费奥多罗夫赶出了教室。至此,在这个文本中,就出现了两位教师。与那位幽默睿智的教师相比,这位年轻的女教师就显得十分武断和粗暴。读费奥多罗夫的描述,想象发生在课堂上的那一幕场景,想象女教师暴怒的眼神和吼声,令人不由得慨叹:成人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简单粗暴的做法,毁灭了多少刚刚萌发的智慧的幼芽,封闭了多少自由飞扬的心灵。当孩子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那些智慧的幼芽早已消亡,那曾经自由飞扬的心灵也早已归于沉寂。一个人的成长竟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实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以充满爱意的目光去发现童年,对一个师者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在文本结尾,被轰出教室的可怜的费奥多罗夫却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是一个孩子自我安慰的理由,是一种十分严肃认真而又不乏风趣的想法。读者在慨叹之余,不由得会想:这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他是那么聪明,那么富有智慧和想象力,同时又是如此幽默、乐观、开朗。也许,他那有着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的小脑瓜里,想起了他以前知道的一些伟大人物的故事吧,想起了他们当年是怎样遭人误解,甚至面临驱逐和迫害,而他现在也被驱逐出教室了,也遭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但此时此刻,他却以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在这样的想法中,有着孩子气的认真和严肃,又有着一个孩子难得的幽默与开朗;这里有让成人感到羞愧的开阔与明亮,也有让成人感到惊讶的新奇与无限。
而这,就是成人应该知道的童年,也是读者在这样的文本中所发现的童年。
由此,“发现童年”应该成为教学这个文本的基本主旨。由于文本篇幅较长,因此在教学策略上,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把握文本的叙事结构;然后抓住几个主要场景的描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朗读、表演、换位体验等形式,把握人物内心世界,尤其是费奥多罗夫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真正做到“发现童年”。
二、说教学
基于上述思考,我提出以下主要教学步骤,仅供老师们参考:
教学板块之一:梳理文本叙事结构
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再读课文,思考:文章题目所说的“童年的发现”,指的是谁童年的发现?他究竟发现了什么?在课文哪些段落提到了这个童年的发现?
默读课文,思考:围绕这个“童年的发现”,提到了哪些事情?找出相关的段落。
引导学生将文本粗略划分成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宣布自己童年的发现:九岁独立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并提到自己因此受到了惩罚。
第二部分(第三至十一自然段):说明童年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还有与老师的一番谈话,初步了解了生命的进化论。
第三部分(第十二、十三自然段):通过反复思考、研究,“我”终于发现了所谓人的进化规律。
第四部分(第十四至十九自然段):写由于童年的发现而遭到了老师严厉的惩罚。
[设计意图]由于课文较长,梳理文本结构,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上述环节的教学,从整体阅读初感到粗略的文本内容划分,逐步帮助学生厘清文本的叙事结构。
教学板块之二:由“童年的发现”到发现童年
思考:“我”是怎样绞尽脑汁发现生命的进化规律的?找出相关语句,想象“我”当时由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及当时的心理活动。
女教师讲到人的发育与进化时,“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笑了起来?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分角色朗读女教师和“我”的一番对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我”当时的困窘与羞愧;如果你可以对女教师或当时的“我”说几句话,你会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那些只属于童年的内心世界及特征,真正做到“发现童年”。
教学板块之三:感受童年的成长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读这个句子,讨论:费奥多罗夫也许是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了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从重点句子切入,展开对人物的讨论,通过对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童年的成长以及成长中的阵痛。
以上是几个主要教学板块,除了梳理文本结构,教学都以“发现童年”为中心展开,在更深刻的层面上达到了与文本的契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