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张平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这一堂课的亮点优秀是以读为主,感悟文本。张老师抓住重点问题“我不肯放鱼的句子”以及“不肯放的原因”这一问题时,让学生自由读,找句子汇报,用词来表达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感悟用不同的表达。张老师不单纯地让学生练读,而是从读的韵味上启发学生感悟书上的情感,感悟了情感再用概括词和朗读的方式表达含义。亮点之二是能充分挖掘文本的空白,让学生练笔:当我遇到这样事的时候,我会想起父亲对我的告诫,让学生写写父亲对我告诫的话。这不仅是学生锻炼文笔的好机会,而且能提升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认识。
1、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语言温雅理性,与课文的语言风格很契合,同时也极好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理解文本,表达感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2、抓心理变化,感悟人物情感。
本课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虽然写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不是一下子就能体会到的。董老师在处理文本时,以“我”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让学生找“我”不肯放鱼的句子,接着思考“我”为什么不肯放鱼,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深刻感受“我”钓到大鱼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心痛和无奈,以及三十四年后,“我”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故事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层层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另外,董老师又以父亲的态度线索为辅线进行教学,想让孩子通过对“父亲”心里的犹豫,到最后坚定的语气这一过程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须遵守的。
3、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悟理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那就会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在体会“我”放掉大鱼的情感时,董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我”说的话,如:“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一边读,一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内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然后,董老师又提出相应的更高层次的朗读要求,由浅及深,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加深内化。董老师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建议:制作课件时,对于重点句段的出示不宜过多。另外,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去品味感悟。
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P117——P119页复习、例1、例2、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想一想、做一做和P120页T1-4。教学目的有以下三点:1、使同学掌握列方程解两步应用题的方法。2、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3、培养同学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同学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分析等理关系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教具准备:小黑板、写好题目的纸条等。这节课在同学已有的解方程、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同学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深入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同学积极考虑问题,热爱自然科学的品质。
二、教学教法:
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采用了下面几种方法进行教学:讲授法、对比法、分组讨论法。在准备阶段,让同学独立完成习题,同学根据以前的知识可以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此题,从而为今天学习较复杂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在新课阶段,应用讲授法和对比法,让同学观察、比较例1和准备题的内在联系,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从而掌握本课的知识重点,同时也能理解掌握本课的难点。在小结阶段,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同学通过分组讨论得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在练习阶段,教师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巩固练习。
三、教学步骤。
在教学步骤上,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准备。
教师出示复习题,同学读题后说:“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解答这道题。”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1,请同学考虑:这道题和上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想: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X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X千克 5千克7袋 40千克
解:设原有X千克。
X-5X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教师:“用方程解答应用题也要检查答案对不对。检验时,要先检查方程是不是符合题意,然后再把解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看解得对不对。请你用上面的方法检验例1的答案对不对。”
教师出示例2:
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了0.1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想:付出的钱数-4节电池的钱数=找回的钱数
8.5元 4X0.1
解:设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X元。
8.5-4X=0.1
4X=8.5-0.1
4X=8.4
X=8.44
X=2.1
答: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2.1元。
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想?列出方程来。
教师:从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根据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答出来。
三、小结。
教师:大家分组来总结列出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再写出答案。
把例1中的前两个条件改写成“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问题改成“每袋饺子粉重多少千克”,该怎样解?
四、练习。
1、下面两题,先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把每个方程补充完整。 ……此处隐藏1377个字……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五、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二年语文教学识字是重点,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巩固识字效果。
3、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语感,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在朗读中体会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并了解在集体中大家要团结起来,不要只强调个人的作用。
说课稿 篇5《谈生命》是鲁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美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生命永远是自然的奇迹,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生生不息探索的目标。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深深地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独特的感悟和深刻的思考。学习这些散文,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进学生对生命内涵的深层次感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赏析能力的美文。
《谈生命》是冰心老人年轻时的作品。五十多年后才被重新发现。冰心老人已经仙逝,但是她用年轻而敏感多悟的心灵为我们写下的这篇表达她对生命深刻感悟的美文,以其内涵的深刻,文笔的细腻优美而受到我们的深深喜爱。学习这篇文章,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两个:
1、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增加对生命内涵的理解。
2、欣赏本文优美生动、含义深刻的语言,增强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是很长,但是其中渗透着冰心年轻时代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内涵十分丰富。虽然借用了比喻这一巧妙的文学形式,但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在整体感知文本语言风格的基础上抓住最有特征性的关键语句进行细致的欣赏,才能更深切的体会作者融注在语言中的思想感情。所以目标2是学习的难点。教师要在认真品读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感知文字的优美生动内涵深刻的特点。生本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无法用个人的思考替代学生的思考,尤其对于生命这样抽象的概念,更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调动自身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深入文字的内部,细细的加以品读、体会。我准备采用美读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并积极采用有效地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做到互通有无,相互启发。
我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布置预习
1、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多读几遍,将课文读熟。
2、整体感知课文,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两个比喻来叙说生命的含义,表达人生感悟。你能从这两个比喻中看出生命要经历哪些必须的阶段吗?通过作者的描写,你对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划出你所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细细品味一下,说说好在哪里。
二、交流展示
我打算采用两个学习的板块来进行学生对预习效果的展示交流。
板块一:我会品。
小组对预习任务展开交流,小组内能够完成的不再交流。如字词。重点找到文中写的好的字词句来说一说,好在哪里。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阐述一种意见。
学习板块二:我会读
用美读的方法读课文,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点拨:总体要读出深情庄严、自豪的感情,生动的描写句要读的深情,议论句要读的深刻。
三、点拨升华。
询问学生对于哪些句子还不是很理解。
预设:
1、不是……不流动的便……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
以上两句是本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四、总结。请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生命。
五、作业:设计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一棵大树,枝叶繁茂,上面结了快乐和痛苦两种果子。
说课稿 篇6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介
《信客》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使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
2、教学目标简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二、教法与手段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外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信客的崇高品质。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背景音乐
上课前先播放背景音乐歌曲《诚信之歌》,调节教室气氛,使学生神经放松,从上一堂课中走出来,准备好投入语文课中。
2、激情导入
由师生合演一个以诚信为主题的快板,不仅可以顺利导入到这篇诚信为主旨的课文,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
3、作者介绍
在介绍作者余秋雨时,用一段话将他众多作品串联起来,形式新颖,同时便于学生记忆。如:《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4、字词注音
让学生在浏览课文时找出重难点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完全投入到课文中去,还可以使他们印象深刻,更容易掌握。
5、回答问题
以一个事关全文的问题(信客是怎样一个职业?)让学生整体掌握课文;用填招聘启事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寻找相关信息,从而提炼出文章的文眼“信”,并以此为主线,系统展开全文。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由一个中心问题引发一系列相关问题,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使文章主旨,信客的相关信息及品质一步步明朗。
6、合作讨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