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繁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繁星》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认识作者对星星的观察及感受
3、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表达对星星的深切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二、教学设想:
本课共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学。查工具书解决字词,再质疑问难,从而读通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为理解课文作准备。布置让学生搜集关于星星的诗文,夜晚观察北斗星并搜集关于北斗星的传说。第二课时着重探究作者是怎样观察星星并吐露真情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紧跟课堂练笔,学习写作。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1、导入: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作文赋诗描写星星,以各自的方式赋予星空无限深情。臧克家以星星为题写的自由诗,表达了对星星紧密团结的赞美;冰心以《繁星》为题结集为散文集,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爱……那么大作家巴金又是怎样描写星空的呢?我们今天来探究一下。
2、大家默读课文,讨论填写下表,了解作者看星的情景和感受
次数时间地点情景感受
一从前家乡密密麻麻的繁星忘记一切
仿佛回到母亲怀里
二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
光明无处不在好象就是我的朋友,常常和我谈话
三如今海上半明半昧
遥遥欲坠好象看到飞萤,仿佛对我霎眼,与我说话,觉得是孩子,实在母亲怀里
3、这些感受,也正是作者看到星星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也正是作者对星星真诚而深厚的感情,请大家再讨论一下,感悟作者在这三个句子里表达的感情。
明确:一句表达了作者望星空所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
二句既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有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情
三句写出了海上望星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之感,以及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4、精读第三段,进一步体会采用修辞来表达感情,试找出来,并加以品味
①比喻(见课本划单横线句)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②拟人(见课本划波浪线句)赋予星星眼睛、嘴巴、思想,使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
③排比(见课本划双横线句)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5、让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深加品味
6、拓展运用:模仿课文,当堂练笔,写出你所观察的北斗星,然后交流评价
7、作业:①背熟课文
②巩固字词
《繁星》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看繁星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方法: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摇摇欲坠( ) 半明半昧( ) 模糊( ) 霎眼( )
2、查字典学习,补充:
萤:萤火虫 荧:荧光屏 莹:晶莹
模:mó模型、楷模 mú模样、模具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3、交流作者情况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二、导入新课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远处的街灯明了,/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夜晚闪烁的群星带给了诗人无穷无尽的想象,给诗人以灵感,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呢?(生交流)。今天,我们来共同看看巴金对繁星有怎样的观察和感受。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巴金写了几次观察星空?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明确:从前--------三年前--------如今 时间顺序
2、了解三次看星空的地点和感受
时间地点感受情感
从前家乡回到母亲的怀里(甜蜜,温馨)对星空的依恋
三年前南京我的朋友在和我谈话
(亲密,投机)与星星的伙伴之意
如今海上仿佛听到它们小声说话,觉得睡在母亲的怀里(安详,惬意)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四、交流互动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教师点拨: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幺样的感情?
教师点拨: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霎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3、阅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②怎样理解“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此题如学生提出其它理由,只 ……此处隐藏10950个字……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地点)
在________,__________,我看着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地点)
在________,__________,我看着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地点)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悟、交流。)
(媒体出示关键句)
指导朗读。
6、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媒体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你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媒体出示)
例:星群密布
( )( )( )
2、复习词语:(媒体出示)
纳凉 星群密布 静寂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梦幻
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仿写:(媒体出示)
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媒体出示句式)
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2、拓展。(媒体出示)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篇小散文。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板书:
繁星
巴金
热爱大自然
从前家乡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向往美好生活
三年前 南京仿佛和朋友对话
如今海上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繁星》教学设计11一、按照要求读课文:
1、初读课文,标注小节,生字词注音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三读课文,在笔记本上写下疑难问题
二、完成预习书面作业:
1、抄写词语2遍
纳凉半明半昧摇摇欲坠萤火虫霎眼
2、作者看到繁星时,有怎样的感受呢?摘录相关的句子。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出作者对繁星的那种特殊的感情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所营造的优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最震撼人心的:一件是天上的星空,还有一件就是我们心里高尚的道德标准。为什么星空能震撼人心,当我们仰望星空,望见那漫天繁星时,又会有何感受呢,让我们走进巴金的星空。(板书)
二、整体感知
1、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者对繁星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能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吗?
(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极度的热爱)
2、用圈点的方法,圈划出显示作者行文思路的词语。(先写了、后写了: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从前在家乡——三年前在南京——如今在海上——又一夜在船上
好处: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3、用四字短语的形式概括这四幅画面:
夏夜星天——静夜星光——海夜星空——夜空星座
三、体悟感受
1、这三次观赏繁星的时间、地点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请画出文章中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结合原句试着进行归纳)
【分析】从前——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的特点:幸福、温暖)
三年前——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和我谈话一样。(光明、朋友、谈话:亲切、友好)
如今——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霎眼、母亲的怀里:迷醉、满足、惬意)
一夜——巨人还在跑呢(新奇、惊喜)
2、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繁星呢?(背景介绍)
对家乡的、母亲的思念,对光明的追求
繁星——光明、友谊、自由、爱,作者对繁星的爱其实就是对自由与光明的爱(借物抒情:含蓄而美好)
3、作者描绘了四幅图,比较这四幅图,找找它们的不同。
详略、感受不同、表达感受的方法不同、动静不同、修辞
4、着重分析第三段:描写+感受、修辞(比喻: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排比: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静寂的,是梦幻的。)
5、小结:比读的角度:
四、总结
作者以自己在海上看星为立足点,回想起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几次看繁星的情景,巧妙的将过去和现在结合在一起,在繁星之上寄托了自己特有的情思。表达对繁星的爱,由此抒发了自己对自由光明、对母亲的、故土的依恋。
五、作业
1、《伴你学》
2、读完《繁星》,你是否很有收获,你一定有过看到某一景物而产生特别情感或是引起共鸣的经历,那就请用你的笔描绘让你迷醉的那个情景。300字左右,做在随笔本上。
板书繁星(自由、光明、爱)
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总领)
从前——家乡(母亲的怀抱——甜蜜、温馨、依恋)
三年前——南京(光明、朋友、谈话——亲密、投缘)
如今——海上(霎眼、说话、母亲的怀抱——舒心、幸福、安稳)
一夜——船上(巨人、跑——惊喜、神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