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狼教案

时间:2025-05-20 09:31:36
【实用】狼教案三篇

【实用】狼教案三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狼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狼教案 篇1

一、导入课题

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3、指名复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故事。

四、重点讨论

1、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完全消灭凶残的狼?再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2、学习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什么叫制约?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没有了危害鹿群的狼后,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群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鹿群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群数量骤减……)

找到描写这些情景的段落,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描述一下吗?见到此景,你想说什么?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小结,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写完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狼教案 篇2

【教学创意】

《狼》是《聊斋志异》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篇文言小说,篇幅短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意味深长,很适合学生阅读。全文虽用文言写成,可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展开自学活动,本文又是一篇自学文言知识的好材料。鉴于以上原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力简化教学线条,优化教学内容,以旁观者的'身份,给予学生学习内容侧重点的引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习惯和能力。

给文章批注,是古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本文角色少,故事脉络清晰,很适合学生运用作批注方式理解课文,教师不妨拿此来教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本课在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加强对知识积累的指导。

【学习目标】

1、找出生字、词,结合课文注释,注音、释义,然后读顺课文。

2、学习品评文言文的方法──批注法,理解文章主旨。

3、用集纳梳理方式积累文言知识。

【课型设计】

自读指导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短篇小说《狼》。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堂课主要由你们自己读读写写,圈点勾画,完成对文言知识的梳理和对课文的理解。那么,就让我们进入课文,去感悟“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留给后人的这个精彩故事。

  二、自读指导

1、朗读活动(活动的目的──熟悉课文,明白意思):

⑴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轻声朗读,圈点注音生字,读准课文。

学生大概圈点注音以下生字:

缀行(zhuì) 屠大窘(jiǒng) 苫蔽成丘(shàn) 假寐(mèi) 耽耽相向(dān dān) 只露尻尾(kāo) 狼亦黠(xiá) 目似瞑(míng)

⑵ 读课文,小声朗读,自读自译,用方框框出常用的、难理解的词语。

学生可能框出以下词语:

缀行 从 并驱如故 大窘 顾 耽耽相向 弛担持刀 少时 径去

目似瞑 意暇甚 方 假寐 黠 顷刻 诈。

⑶ 读课文,放声朗读,直至读顺: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不磕绊、不读破句。

⑷ 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 其一|犬坐|于前。

⑸ 用句式“本文写了的故事”概括课文内容,并写在标题下边的空白处。

2、品读活动(活动目的──理解课文):

⑴ 品评角色:

① 用眉批的方式(即在书页上方和文章上方空白处写批注),品评屠户。

② 用旁批的方式(即在文章左右两边空白处写批注),品评狼。

⑵ 教师示范:

文章一开始就暗示了这位屠户归途可能会遇到不测。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两只狼发现了猎物,心里馋得很,不肯轻易放过这难得的机会,又不敢冒然行事,只好紧紧尾随着。

⑶ 品评主旨:

① 用“本文写了的故事,表现了”的句式概括课文主旨,并写在文章结尾空白处。

② 你认为本文要表现的主角是屠户还是狼?把自圆其说的依据写在课本任一空白处。

⑷ 品评刻画人物的方法:

① 用圆圈标出你喜欢的句子。

② 本文文笔简练,写人,写狼活灵活现。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写在刻画人物方法上值得借鉴的地方。

3、积累活动(活动目的──积累文言知识):

⑴ 文言字、词知识的积累。

① 找出文中音同形、义不同的字。

② 找出文中义同形不同的字。

③ 找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

⑵ 词语活用及文言词语的积累。

① 找出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名词(名词用作状语)。

② 找出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③ 写出含以下加点粗的成语。

积薪其中 并驱如故 前狼假寐 弛担持刀

⑶ 文言句式、难句的积累。

① 找出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并译成现代汉语。

② 找出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并翻译出来。

整理内容大致如下:

A、音同,形义不同的字:蔽──毙 倚──矣 暇──黠 亦──意

义同,形不同的字:惧──恐 顾──视 大──甚

字同,义不同的字:

止有剩骨只 狼不敢前上前

一狼得骨止停下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复投之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在主谓之间的助词,无实义。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起补充音节作用的助词,无实义。

B、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名词: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一狼洞其中 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柴草堆中打洞

C、表示时间短暂的名词:少时久之 顷刻

D、含加点粗的成语:

抱薪救火 故步自封 梦寐以求 一张一弛

E、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

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F、难翻译的句子: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4、感悟活动(活动目的──启迪心智):

⑴ 外向感悟,即从故事及故事中的角色中得到的经验或教训。

① 概括评述屠夫的经验,并写在笔记本上。

② 条理清晰地评述狼的下场的必然性,并写在笔记本上。

⑵ 内向感悟,即自我内心世界得到的启迪。

学习了本文,从知识和做人两方面记录下自己最大的收获。

狼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诵文言课文,狼 。

2.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 3 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狼 教案示例二》。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实用】狼教案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