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热】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1一、导入
1、你认为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做什么?(读书,把书读好)
2、学生自由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二、了解居里夫人和老妇人
1、解题:题目中的“这”指xxx,“我”指xxx。
2、谁来介绍一下居里夫人。
(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波兰人,在德国工作,发现了镭元素,制造用的,两次获诺贝尔奖等)
3、谁来介绍一下老妇人。
(白发苍苍,坐在轮椅上)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文中还有什么东西很重要?(板书:鲜花)
有多少鲜花?板书:一大束。
比较:一大束与一束、一朵
2、形成板书:把一大束鲜花献给。
3、练习: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是因为xxxxxxx。
读第2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对居里夫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指导与练习。
4、练习: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是因为xxxxxx。
读第3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居里夫人对老妇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
5、有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学习第1句“这位老妇人是谁?”
(1)这是什么句?
(2)应该怎么读?朗读练习。
(3)谁在问?
(4)人们为什么这样问?
板书:人们想:xxxxxxxxxxxxxxxx。
3、居里夫人怎么说?深情什么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居里夫人的话。
4、学习第3句
(1)重点词是哪一个?“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说明“肃然起敬”?
(2)谁对谁肃然起敬?(人们对老妇人和居里夫人)
(3)练习: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是因为xxxxxxxxxx。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是因为xxxxxxxxx。
5、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五、深化中心
1、你觉得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人,她哪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成名后仍不忘小学老师)
2、你能这样做吗?
3、练习:
(1)今天,你是我小学的老师。
(2)明天,你xx是我的`老师。
(3)10年后,你xx是我的老师。
(4)不管何时何地,你xx是我的老师。
六、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4、5、6、7题。
小学语文教案2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通过朗诵、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哪位同学知道其他关于思乡的诗歌呢?(学生自由回答)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静夜思》吗?那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背这首诗。那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再学习一首同类型的诗歌——《秋思》(学生齐读题目,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通过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张籍呢?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出示ppt中张籍的文学常识。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然后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3、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分小组比赛朗读、男女生赛读。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学生举手朗读。举手说一说:这首诗歌名为《秋思》,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在秋天时的所见所思。
2、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3、全班齐读前两句,学生思考回答:
①“洛阳城里见秋风”,仅仅是要说秋天到了吗?
明确:
秋天大雁南归,秋风萧瑟,更能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增添悲凉的气氛。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更能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②“意万重”是什么意思?能看出什么?
明确: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作者离开家乡和亲人很久了。
③如果是你离开家那么久,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自由回答,表达思乡意思即可。
4、学生齐读三、四句,分成小组讨论:
①作者为什么会把封好的信又拆开了呢?
明确:
因为诗人要说的话太多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太深切了,信都封好了,还怕落下什么没有写在信上,所以才会又打开来看,再多写点。
②从这两句感悟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浓浓的思乡之情。
③作者想说的话能都写下来吗?为什么呢?
明确:
不能,因为作者想说的太多了,信纸根本不够写,不够作者表达,而且“匆匆”也说明了写家书时的匆忙,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作者把想写的内容都写下来。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急切地要与家人交流的心情。他的心情因思乡而纷乱,所以才出现了“又开封”的事。
(四)拓展延伸
书信,是联系游子亲情的纽带,所以诗人借家书写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很多。如,唐代孟郊《归信吟》中说的“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我相信,当书信被捎走的时候,诗人的心也随之而去了。此情此景,让人生出多少感慨啊!ppt出示其他与家书有联系的诗歌,积累下来。
(五)小结作业
小结: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 ……此处隐藏17079个字……p>2、小练笔:向大家介绍你游览过的最感兴趣一处景点。
小学语文教案15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习写话。
4、积累名句。
5、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学习快乐读书法。
教学重难点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习写话。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决定和妈妈一起进行大扫除,想一想,他们在大扫除的时候做了些什么?用到了哪些清扫工具?(课件出示)
二、认字写字。(课件出示)
sàozhǒu mābù tuōbǎ shuǐtǒng bòji bōli lājī
扫帚 抹布 拖把 水桶 簸箕 玻璃 垃圾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课件出示)
星期天,我和妈妈在家里打扫卫生,我先用扫帚把地扫了一遍,用簸箕把垃圾弄干净。妈妈先把拖把在水桶里洗了一下,然后拖地,在她拖地的时候,我用抹布把桌子擦了一遍。很快,我们打扫完了,哇,真干净!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课件出示)
zhǒumātuōtǒngbōlājī
抹帚拖玻桶圾垃
三、字词句运用。
1、这些都是表示“笑”的词语,小组读这些词语,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查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然后小组同学互读。在读的过程中,根据词语的意思做出相应的表情,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提示:微笑:略带笑容。
造句:老师面带微笑地站在那里。
狂笑:放纵地开怀大笑。
造句:他听到这个消息,止不住狂笑起来。
傻笑:傻傻的笑,难以控制的一种笑的表情。
造句:他坐在那里,一直嘿嘿傻笑。
笑眯眯:指微笑时上下眼皮稍稍合拢。
造句:这个老爷爷笑眯眯的,很慈祥。
笑呵呵:形容笑的样子。
造句:他整天笑呵呵的,乐观极了。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
造句:看到可爱的孙子,老奶奶眉开眼笑的。
破涕为笑: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
造句:他逗得小妹妹破涕为笑。
哈哈大笑:形容开怀地大笑起来。
造句:这个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捧腹大笑: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的事情。
造句:这个笑话让大家捧腹大笑。
2、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我们认真观察这几个加点的字,你能猜出它们的读音吗?如果不知道读音,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摸读mō:意思是用手摸索事物。
翻读fān:变动位置,改变。
焕读huàn:光亮,鲜明。
例读lì:可以做依据的事物。
测读cè:用仪器来量。
血读xuě:鲜血。
师:我们在读这些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前面四个字的读音和它们的组成中的一部分相同或类似。你们知道这样的字叫什么字吗?这叫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形旁,表示意义,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读音。了解了这种组字方法,我们就可以认识很多字了。(课件出示)
3、写话。
(1)教师解读本次写话主题:同学们,我们很喜欢小动物,如果你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打算养什么?写写你的理由。
(2)写话构思:我们写小动物的时候,首先要抓住小动物的样子,写出其外貌特点,然后再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语言要生动活泼。还要注意理由要合情合理。(课件出示)
(3)同学之间针对自己的写话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4)将自己讨论交流的内容写成习作。
4、书写提示。(课件出示)
劝 蛙 根 积 转 炒
(1)教师进行书写提示:
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些字做了偏旁,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就要发生变化。如,劝中的“又”的捺笔要变成点;蛙的“虫”要把横变成提,而且要写得短些;根的“木”的捺笔要写成点,而且要短些;积的“禾”的.捺笔要写成点而且要短些;转中“车”的横笔要写成提;炒中“火”的捺笔要写成点。
(2)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认识了表示“笑”的好多词语,还知道了形声字的造字方法,更学会了写话,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一定很多吧!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人的一生会犯很多错误,面对错误,我们该怎么办呢?古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现在让我们学习几条这方面的名言吧。
1、借助拼音读这些名句。
2、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这些名句的理解。(课件出示)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意思是:见了善行要追随,有了错误要改正。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意思是:哪有一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而能改正,没有比这再大的好事了。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孟子》
意思是: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听到别人有教益的话就拜谢。
师:我们明白了这些名句的意思,细细品味起来真是有道理。现在我们知道该怎样面对错误了吧?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能做到上面这几点。
二、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月亮的变化吗?有时,它有时像眉毛、有时像镰刀、有时像核桃、有时像圆盘。月亮姑娘想做衣裳,裁缝师傅应该怎么办?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
1、默读第1、2自然段。
这个时候,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看来裁缝师傅得重新给她做一件,让我们接着看下面的故事,这次她能穿上吗?
2、大声朗读3----4自然段。
师:裁缝师傅又给月亮姑娘做了件衣裳,月亮姑娘穿上了吗?为什么?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并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这样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件出示)
3、听最后一个故事。
师:这次有没有成功呢?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名言,还听了月亮姑娘的故事,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听到了有趣的故事。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积累,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